最近幾年波隆納世界插畫大展都會來臺展出,不過我到今年才終於抽空前去觀賞。對我來說,能夠近距離觀賞插畫家的作品,比起翻拍照片更能貼近創作者的心境,除了激發靈感外,也是學習創作技巧或特色的好方法。
提醒:
- 因為展出地點是在兒童新樂園內,先買展覽票者可出示票入園。
- 展覽期間也可購買「一日樂Fun券」,入園後就能免費觀賞展覽。
- 若是購買預售票($240)、單人票($300)或雙人套票($1680),可至展覽前窗口兌換贈品。
- 語音導覽內容比文字說明更清楚,推薦租借聆聽。
- 完成打卡按讚活動可至窗口領取明信片一張。
小時候看到有些繪本封面會貼波隆納的得獎貼紙,感覺很厲害的樣子。長大才發現這項得獎真~的~很厲害。每年於義大利波隆納舉辦的童書大展(Bolongna Children’s Book Fair, BCBF),今年即將舉辦第 58 屆,是眾多童書業者與創作者參與的盛會。除了書商參展外,最受人矚目的就是插畫家展覽(The Illustrators Exhibition),將由專業評審選出優秀插畫家,入選即會被公開於網站,而獲獎者的作品會被收錄於該年度的《插畫年鑑》中。由於每年報名參展的畫家來自世界各地,人數高達數千位,因此光是入選就可以提高能見度,更別說獲獎了。這次來台展出的是 2018 年波隆納世界插畫大展作品,其中包含 5 位臺灣插畫家,是個近距離認識臺灣插畫作品的好機會。
波隆納世界插畫大展有個規定,就是參選繪者必須繳交同系列主題的 5 幅作品,且作品需按照順序編號。因此除了欣賞個別作品的構圖、色彩或線條外, 5 幅作品呈現的整體感也是可切入的觀看重點。很奇妙,有時就算沒有看圖片解說,光是照著順序看作品,心中也會浮現大概的劇情,我想這就是插畫家的厲害之處。
我在觀看時,發現自己會被色彩鮮明的作品吸引,然後才是構圖或風格等因素。突然體會到「人是視覺的動物」這句話不假,自己也該好好加強色彩這部分呢。
觀察插畫家所使用的媒材,從蛋彩、水彩、版畫到數位媒材,相當多樣。如果沒有圖片解說的話,還真沒發現許多創作者選用數位媒材來繪製。因為一眼看過去,作品仍保有手繪風格。
出自阿米爾.沙班普《鸚鵡與雜貨商》。是玩遊戲時很熟悉的像素風格。但是繪者畫的很有親切感。
出自弗蘭齊沙.布林德《湯瑪斯.伯恩哈德—嚴寒》。感覺是整個展場中最突兀的作品系列。雖是數位媒材,卻有炭筆畫的筆觸感。朦朧不清也為作品帶來迷幻、不安的氣息。這真的是給小朋友看的繪本嗎?看了好像會做惡夢。(註)
來放一些我喜歡的作品:
這次特別為臺灣插畫家劃設專區,除了展出作品外,還有訪談影片跟繪圖過程。其實我覺得臺灣插畫作品也很好看,使用媒材也很特別。像是劉旭恭的《車票去哪裡了?》,以藍與橘色為主,描述司機帶領乘客尋找車票的故事,很有冒險的感覺(但是我忘記拍照了)。
整個展覽逛下來大概三個小時,走出會場時腳都快不行了。動線跟空間規劃的不錯,要說缺點的話就是翻譯吧。 Markers 翻成馬克筆?通常是說麥克筆吧?還有義大利跟意大利這種字沒統一的翻譯。感覺翻譯部分有點隨便。另外就是語音導覽租借處在展場內,所以看完後還要再進一次會場才能歸還語音導覽機,動線規劃不太直觀。
因為展場位於樂園內部,逛完就可以補給與休息,也是滿方便的。吃飽喝足後搭了摩天輪,然後看著藝人表演,感覺心靈變年輕了呢(是有多老)。
註:後來查資料才發現湯瑪斯.伯恩哈德(Thomas Bernhard)是奧地利作家,《嚴寒》是他的長篇作品。其作品充滿陰鬱與寒冷的調子,也難怪插畫家的呈現風格相當陰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