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《老鷹想飛》之後,又一部臺灣的生態紀錄片,讓人很感動啊,能夠讓大眾稍微瞭解生態研究的辛勞。誠心希望以後還能多點類似的作品,介紹石虎、水獺等物種或是路殺這種議題,畢竟生態保育以愈多面向滲入生活中,對於正確觀念的建立也愈有成效吧。
這部《黑熊森林》即是巡山員與學者,在合力追蹤與捕捉臺灣黑熊的過程中,譜出原住民古老智慧與科學研究的交流,以及生態保育議題之故事。
敬林淵源先生。
(防雷線)
因為看的時候電影已快要下檔,還以為來看的人不多,沒想到座位可是近全滿,讓我有點欣慰。首先要說這張海報真是太美了。我對藍綠色抗性為-100,只要設計加入此色調,我就會被「咻」地吸過去。看似夢幻的山壁與樹木,穿插寫實的人物照,整體不會突兀,反而映出探究者眼中的「森林」是如此美麗。電影中也是如此——在記錄片段中不時穿插的手繪動畫,彌補了未能拍攝的回憶片段,更突顯關鍵人物當下的情緒與反應。
因為是紀錄片,順著時間軸走,劇情簡單易懂。主要是描述黃美秀老師如何深入玉山國家公園,穿越極危險之徑,為了探究臺灣黑熊的蹤跡。看完這部我共掉淚三次,其中有兩次都是動畫片段:
- 黑熊隨著熊歌與槍聲慢慢倒下那段,突然感覺熊歌不是人唱出的祭祀之歌,而是熊的悲鳴;
- 黃美秀老師在峭壁差點墜谷時,林大哥救了她。
聽到黃老師在後續述說她對林大哥更加尊敬時,竟然讓我不知不覺哭了。很難描述當時哭的理由,可能是體悟到生死交關讓兩人的信賴更加穩固,也可能是感動於林大哥冒著生命危險救黃老師的勇氣。人一生中能有幾個羈絆如此深的好友(夥伴)?就算只有一位也足夠了。正因為林大哥的角色太關鍵,以至於片尾字幕出現向他致敬的文字,我又忍不住掉淚了。之前林大哥去世時,黃老師曾經為他寫了文章,但直到我看了電影,才真正理解他對黑熊研究的貢獻,有種才剛認識卻已消逝的悔恨吧。雖然整部主調是嚴肅的,也有輕鬆的片段啦,譬如說山下居民為了祈求黃老師等人平安而拿她的照片招魂,結果被打趣說還幫忙招(抓)到一隻黑熊。那段全場都在笑呢,真的。
除了現場攝影、過場動畫外,還有紅外線自動照相(攝影)機的紀錄!看到記錄影片真有親切感,讓人不禁想起以前在野外架設照相機的日子。選好地點架設照相機後,過了幾個月再回收記憶卡,然後就期待到底會照到什麼動物。選得好的話就會讓人數不完,選得差就會「貢龜」讓人想哭。尤其是像臺灣黑熊平常難得一見的物種,要是照相機能拍攝到其身影、行為或習性,可以提供生態研究許多資料。像是臺灣黑熊在自動照相機前抓癢的珍貴影片,讓我看了直呼過癮!(熊熊好可愛啊好可愛啊好可愛啊)
配樂(音效)跟劇情相輔相成,有時僅是自然生物的鳴叫聲、有時是搭配當下情節的樂曲、有時甚至只有人物的口白。配樂在劇情平鋪直述時不會給人喧賓奪主的感覺,但是在關鍵內容時能烘托出當下的情境。這種模式如果放在一般劇情片可能會很平淡,放在紀錄片卻是恰到好處。在野外進行生態研究時大概可以體會類似的感受——自然之歌只在人與環境共鳴那一剎那才會浮現。
看完電影後,有種又開心又難過的矛盾心情。開心的是有人願意拍攝生態相關的紀錄片,也有人願意掏錢觀賞;難過的是推行保育數十年,生態教育還是很難普植人心。捕獸夾與鳥網仍然橫行;棲地仍然被一塊塊分割並消失;政策仍然向利益看齊。以臺灣黑熊為例,常被拿來當作代表臺灣的吉祥物,但相關單位在消費這個「稀有物種」的同時,是否也以相同心力關注並保育呢?臺灣雲豹絕種我已經很遺憾了,真希望有生之年不要再聽到某物種消失於臺灣的消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