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觀後感——守護黑面琵鷺

守護黑面琵鷺.jpg - 日誌用相簿2

      今年真是不得了,接連出兩部生態紀錄片,一部是《山椒魚來了》,另一部則是《守護黑面琵鷺》。其實看到電影接連出現滿開心的,我認為從貼近生活的管道宣傳生態相關資訊,可以讓社會大眾更願意去理解、認同與支持。

      如同海報所示,主角就是「湯匙嘴」的黑面琵鷺,原本在全世界屬於瀕危1鳥種,全球族群每年約有一半數量會來臺灣度冬,因此自然臺灣的保育措施就顯得格外重要。這部就是在講一群愛著黑面琵鷺的人,如何共同合作,如何守護牠的故事。

(心得含劇情故下收)



      呃……因為是紀錄片,劇情上也不用期待會高潮迭起(爆)。整部以攝影師王徵吉先生作為引子,介紹他怎麼跟黑面琵鷺結緣、走訪各地只為了記錄黑面琵鷺的習性、宣傳黑面琵鷺之美、認識各方保育人士。電影過程中除了穿插多位鳥類專家的講解,也會稍微帶到目前遇到的生態困境,很適合做為大眾認識黑面琵鷺的入門片。

      以前還在唸書時,聽到黑面琵鷺來台數量不到400隻,結果2022年已經增加到3000多隻,而且出現地點由嘉南往北擴散到雲林、宜蘭、新竹、桃園等地。再搭配全球同步普查的結果,看起來不光是臺灣,全球黑面琵鷺數量是穩定增加的。能夠達成如此保育成果,也要歸功於各國鳥類保育學者的努力。因為像這種遷移距離1000公里以上的候鳥2,度冬地跟繁殖地可能分屬不同國家管轄,但對鳥類來說都很重要,於是如何跨國合作就很重要。像臺灣是黑面琵鷺的主要度冬地,努力的方向是提供不受干擾、有足夠食物、適宜的濕地;而韓國是黑面琵鷺的繁殖地,他們的保育政策就會偏向如何保護棲地、提供適宜的繁殖場所。

      雖然黑面琵鷺數量逐年增加,但不表示威脅已解除。電影中提及的生態困境同樣可以套用在其他水鳥、甚至野生動物身上:遊蕩犬的干擾、棲地縮小或破碎化、食物來源縮減……都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的議題。如果能夠讓大眾開始注意這些困境,我想會是導演跟保育學者樂見的。最後,如果你始終沒機會觀賞過真正的黑面琵鷺但是又有點好奇,電影中有各種黑面琵鷺的生態照片及影像,包含在臺灣無法觀察的繁殖行為,看完後一定會讓人有所收穫。


  1. 採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(IUCN)紅皮書評估標準而定。瀕危(Endangered, EN)表示該物種有滅絕可能,但仍有努力保育的空間,可能恢復到易危(Vulerable, VU)甚至近危(Near Threatened, NT)。各分類定義主要依據野外族群減少速度、出現分布、成熟個體數量等條件。 ↩︎
  2. 根據王穎老師所做的衛星定位繫放調查,曾有個體從韓國南遷到臺灣,中間僅花費30小時,遷徙距離達1700公里。 ↩︎

相關文章

分享文章:

發佈留言

關於蓮賦


喜歡紅茶拿鐵、色鉛筆以及紙本書。
雜食,常在ACG、繪圖、音樂、電影與閱讀之間流連。
認為創作是靈魂閃耀的結晶,並且是必備的精神糧食。

最新回應

近期留言

文章分類

日期

彙整

最愛連結

瀏覽人次

當日瀏覽人次:

16

總瀏覽人次:

685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