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第一本認真閱讀的長篇小說

IMG_20230304_180809.jpg - 日誌用相簿2

      前陣子看到網路上的跟風活動,覺得很有趣。認真回想起來,小時候看的長篇小說幾乎是從國語日報的文學傑作選開始,像是《風吹來的保母》、《喂喂!尼古拉》。那時候的兒童小說也不知道有沒有經過正式授權,但翻譯相當白話流暢,很適合國小生閱讀。

      現在回想起來,其中兩本:《鹿頭山》與《大海的孩子》,是我至今印象仍然深刻的作品。

      前者譯自 Jim Kjelgaard 的《 Wild Trek 》,後者譯自 Armstrong Sperry 的 1941 年鈕伯瑞金獎作品《 Call It Courage 》(之後由智茂文化重新出版為《海上小勇士》)。兩本的背景一山一海,但都著重冒險求生的意志,以及主角運用智慧脫離險境的情節。以前小朋友娛樂來源沒有現在多樣,閉俗的我,待在家裡最大的娛樂就是栽進書中,跟著書中主角經歷一場驚天動地的冒險。

《鹿頭山》 

     獵人林克(Link Stevens)受人委託,前往救援被困在鹿頭山的學者,然而中途發生意外,導致大部分裝備、地圖及火種全部遺失。林克必須仰賴他在山林中的智慧,以及忠誠的雪橇犬吉利(Chiri)的協助,一方面要保護學者,一方面設法在此嚴酷的鹿頭山活下去,並且找出出路。

      我想這本對我影響最深遠的地方,就是得知大自然不是像迪士尼卡通,平時都是風和日麗,會有小鳥小動物主動靠過來的天真設定,而是不做好準備就可能喪命的環境。還記得林克他們遺失火種時,在潮濕林下很難用摩擦生熱生火,最後獵到松雞也只能生吃。最後還是林克冒著危險,取得因為閃電劈中樹幹的火苗,至此兩人才稍微擁有人類的優勢——火,可以讓野獸不敢靠近。然而有了火只是解決其中一道生存難題,後續要如何保持火苗不致熄滅?如何保持糧食不致斷絕?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如何下山?這本劇情峰迴路轉,讓人很難想像是兒童小說,就算是成人來讀也依然有趣。尤其我最喜歡林克跟學者吃各種野味的橋段,也不是說自己想吃,而是想像在無任何糧食補給的山中,能吃到自己辛苦獵到的鹿肉、松雞、魚肉甚至熊肉,有種特別好吃的感覺。還有狗狗,吉利自己就可以打獵,又懂林克的指令,關鍵時刻還會護主,簡直超級外掛。

     所以,我覺得這本很適合拿來拍電影啊!
    林克最好是找傑瑞米雷納來演,他很適合演這種純靠智慧與技巧的角色!(對,我就想看他拿弓的樣子)

《大海的孩子》 

      相較於《鹿頭山》中成熟的林克,《大海的孩子》以小孩為主角,更偏向於心態成長的故事。小男孩Maftu本來很怕大海,但在他生長的環境中這是種懦弱行為。他受不了村裡人的譏笑,於是決定帶著他的忠心小狗並駕駛獨木舟出海。本來他只是想繞到隔壁的海島,沒想到遇上暴風雨,而落難於荒島上。在求生意志驅使下,他漸漸找出生存於荒島的方式,並發現自己不如想像中膽小,甚至產生勇氣來面對自己恐懼的事物——譬如大野豬。小男孩在荒島求生的情節有點像《魯濱遜漂流記》,可是故事主軸在描述Maftu怎麼從畏懼那些未知事物,到試圖理解、最後鼓起勇氣正視並面對它。我想這本小說適合給小朋友的原因在於,它示範了如何去克服恐懼,不管是外在的推波助瀾(物理),或是內在的理解並正視,都會是克服恐懼的方法,而當自己願意面對心中那塊莫名懼怕時,勇氣便油然而生。

      同樣地,我好喜歡裡面烤野豬的情節(流口水)。



      所以我小時候特別認真讀這兩本,是不是因為很想吃好料呢?(爆)



2023.04.04更新

前陣子決定回老家把書翻出來確認,才發現書本比我想像的年代還要久遠。這批翻譯作品都在1990年前出版,所以沒有ISBN編號,自然要上網查詢也不容易了。雖然後來這些作品不是絕版,就是換其他出版社重新出版,但我還是想做個紀錄,畢竟它帶給小孩子的感動是如此深刻哪。如果能夠讓更多讀者認識這些小說,不管是原文作品還是中文翻譯,我都覺得非常值得。

分享文章:

發佈留言

關於蓮賦


喜歡紅茶拿鐵、色鉛筆以及紙本書。
雜食,常在ACG、繪圖、音樂、電影與閱讀之間流連。
認為創作是靈魂閃耀的結晶,並且是必備的精神糧食。

最新回應

近期留言

文章分類

日期

彙整

最愛連結

瀏覽人次

當日瀏覽人次:

26

總瀏覽人次:

691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