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電影觀後感——玩命關頭10
感覺這系列就像八點檔一樣,就是觀看過程很爽快,但看完後就很想吐嘈。不過嘛,既然從第一集追到現在,出了新續集當然就很想去看它有多扯。
只是……第 10 集?等等,我是不是錯過第 9 集了?
於是我連忙補了第 9 集預告,知道概要後就去看第 10 集了。結果,頂多中途會有點訝異,沒有劇情無法連貫的問題。娛樂性十足,算很稱職的爆米花片。如果忽略劇情細節跟奇妙 bug 的話,可以看得非常愉快喔。
(內有劇情透露)
感覺這系列就像八點檔一樣,就是觀看過程很爽快,但看完後就很想吐嘈。不過嘛,既然從第一集追到現在,出了新續集當然就很想去看它有多扯。
只是……第 10 集?等等,我是不是錯過第 9 集了?
於是我連忙補了第 9 集預告,知道概要後就去看第 10 集了。結果,頂多中途會有點訝異,沒有劇情無法連貫的問題。娛樂性十足,算很稱職的爆米花片。如果忽略劇情細節跟奇妙 bug 的話,可以看得非常愉快喔。
(內有劇情透露)
搬到新網站後終於適應 wordpress 的功能及設定。想到舊站在 8/31 即將關閉,那段在 Xuite 隨意窩的 15 年日子,說短也不算短。如果就這樣讓它悄聲匿跡地消逝,實在太可惜。所以我想稍微做個回顧,也順便呈現當初部落格時代蓬勃發展時各種有趣的現象。
今年真是不得了,接連出兩部生態紀錄片,一部是《山椒魚來了》,另一部則是《守護黑面琵鷺》。其實看到電影接連出現滿開心的,我認為從貼近生活的管道宣傳生態相關資訊,可以讓社會大眾更願意去理解、認同與支持。
上班途中被塞太多宣傳單與優惠票,終於勾起我的好奇。本以為這是在臺灣發生的事,害我很疑惑,1999年不是921大地震發生那年嗎?難道除了地震還發生政治大事件?
之前在群組看到別人介紹,瞬間就被這支鋼筆外表所吸引。很奇妙,金屬筆蓋跟塑膠筆身的組合應該要很突兀才對,這支卻看來很順眼。加上網頁介紹有速寫示範,讓我忍不住趁特價時下單了。
我小時候很喜歡認識各種寶石、礦物或岩石之類的知識。雖然地科知識早就忘得差不多了,不過在回頭書展看到這本,一方面被封面吸引,一方面看到是介紹石頭的故事,於是決定來惡補近幾年有關地質學的新發展。
閱讀後是覺得內容不錯,但更多的是惋惜,如果可以在編排上花點心思,會是本很棒的科普書籍。
趕在農曆新年前回顧一下2021年。
雖然跟2020年比起來,2021年沒那麼令人焦慮,但仍受疫情影響。從5月開始經歷三級警戒生活:出門戴口罩變成習慣、沒有內用、捷運上乘客稀少、進出場所實聯制……有時想著還能回到過去的生活嗎?可能需要忍耐好幾年吧。不過也因為防疫人員的奉獻,臺灣目前還算安全,真是感謝他們。
這是本很嗆的書。作者毫不留情地批評專業越來越不受重視的情況。雖然書中都是美國的案例,有些放在臺灣來看還是可以通用。
初接觸到本書時,適逢 2018 年公投。每天翻開新聞看到誇張情境,再對照書中例子,讓我才翻開第一章就頻頻點頭。後來某些因素中斷閱讀,直到最近才接續讀完。結果發現事隔 3 年,作者提到的例子依然與現實情況呼應,讓我不禁懷疑,這種情況是否沒有解決之道,只會日益惡化?
感覺這系列就像八點檔一樣,就是觀看過程很爽快,但看完後就很想吐嘈。不過嘛,既然從第一集追到現在,出了新續集當然就很想去看它有多扯。
只是……第 10 集?等等,我是不是錯過第 9 集了?
於是我連忙補了第 9 集預告,知道概要後就去看第 10 集了。結果,頂多中途會有點訝異,沒有劇情無法連貫的問題。娛樂性十足,算很稱職的爆米花片。如果忽略劇情細節跟奇妙 bug 的話,可以看得非常愉快喔。
(內有劇情透露)
搬到新網站後終於適應 wordpress 的功能及設定。想到舊站在 8/31 即將關閉,那段在 Xuite 隨意窩的 15 年日子,說短也不算短。如果就這樣讓它悄聲匿跡地消逝,實在太可惜。所以我想稍微做個回顧,也順便呈現當初部落格時代蓬勃發展時各種有趣的現象。
今年真是不得了,接連出兩部生態紀錄片,一部是《山椒魚來了》,另一部則是《守護黑面琵鷺》。其實看到電影接連出現滿開心的,我認為從貼近生活的管道宣傳生態相關資訊,可以讓社會大眾更願意去理解、認同與支持。
上班途中被塞太多宣傳單與優惠票,終於勾起我的好奇。本以為這是在臺灣發生的事,害我很疑惑,1999年不是921大地震發生那年嗎?難道除了地震還發生政治大事件?
之前在群組看到別人介紹,瞬間就被這支鋼筆外表所吸引。很奇妙,金屬筆蓋跟塑膠筆身的組合應該要很突兀才對,這支卻看來很順眼。加上網頁介紹有速寫示範,讓我忍不住趁特價時下單了。
我小時候很喜歡認識各種寶石、礦物或岩石之類的知識。雖然地科知識早就忘得差不多了,不過在回頭書展看到這本,一方面被封面吸引,一方面看到是介紹石頭的故事,於是決定來惡補近幾年有關地質學的新發展。
閱讀後是覺得內容不錯,但更多的是惋惜,如果可以在編排上花點心思,會是本很棒的科普書籍。
趕在農曆新年前回顧一下2021年。
雖然跟2020年比起來,2021年沒那麼令人焦慮,但仍受疫情影響。從5月開始經歷三級警戒生活:出門戴口罩變成習慣、沒有內用、捷運上乘客稀少、進出場所實聯制……有時想著還能回到過去的生活嗎?可能需要忍耐好幾年吧。不過也因為防疫人員的奉獻,臺灣目前還算安全,真是感謝他們。
這是本很嗆的書。作者毫不留情地批評專業越來越不受重視的情況。雖然書中都是美國的案例,有些放在臺灣來看還是可以通用。
初接觸到本書時,適逢 2018 年公投。每天翻開新聞看到誇張情境,再對照書中例子,讓我才翻開第一章就頻頻點頭。後來某些因素中斷閱讀,直到最近才接續讀完。結果發現事隔 3 年,作者提到的例子依然與現實情況呼應,讓我不禁懷疑,這種情況是否沒有解決之道,只會日益惡化?
喜歡紅茶拿鐵、色鉛筆以及紙本書。
雜食,常在ACG、繪圖、音樂、電影與閱讀之間流連。
認為創作是靈魂閃耀的結晶,並且是必備的精神糧食。
當日瀏覽人次:
總瀏覽人次:
近期留言